張愛玲姑姑曾說她事無大小都不必要地secretive(故作神秘)。不過隨着近年《小團圓》、《張愛玲私語錄》等遺作問世,張愛玲也如《色,戒》裏的王佳之般,坦蕩蕩於人前,有福的當然是張迷了。不過,作為不做文學研究的讀者,享受完偷窺之快後,只覺歡喜又鬱塞。在驚嘆我們屍骨已寒的祖師奶奶,原來早已在一支筆下生出兩生花的同時,更好奇的怕且是事先張揚的45萬字私信和未完成的小說將何去何從?
文/攝:Marty (部分照片由被訪者提供)
2010年,張愛玲遺產繼承人宋以朗從父母(宋淇和鄺文美)和張愛玲600多封50多萬字的魚雁中,選取5萬字出版《張愛玲私語錄》,「用事實澄清」其父母才是張愛玲最親密的朋友。可是,兩年過去,張愛玲傳記也沒有推陳出新為宋淇伉儷「平反」,對此宋以朗則這樣解讀,「明知仲有45萬字喺外面,寫篇傳記全部係揣測,到時唔知點死囉,怕囉。」說完,哈哈笑了兩聲。那麼,會否自己動手替張愛玲出傳記?他即時耍手擰頭,「我自己絕對唔會寫,將來嗰50萬字出版咗,我就做咗應該做嘅嘢。」
《色,戒》就是《Shanghai Loafer》?
目前,宋以朗正日以繼夜整理餘下的書信,他表示「會全部出晒」,至於幾時兌現仍是未知之數,不過他即將二度公開張愛玲與父母的私語。宋以朗表明,餘下書信內容主要圍繞文學和業務等方面,某些更是「講出嚟一個仙都唔值,但大家通通都搞錯」的資料,對張學的研究有一定幫助,並可掃清一些解讀的誤解,其中一項便與《色,戒》有關。宋以朗指出,外間都以為張愛玲有一篇沒寫成的小說《Shanghai Loafer》,單是名字就有多個翻譯,如《上海閒人》、《上海白相人》、《上海懶漢》等。可是,在1982年,張愛玲寫給宋淇的信中就表明,《Shanghai Loafer》實為《色,戒》的臨時名稱。「因為呢個故事係我爸爸話畀佢知嘅,而佢亦很喜歡呢個故事,很想寫。但係佢覺得自己不勞而獲,就用loafer 來笑自己。」聽到這裏,真希望時光倒流,《張愛玲私語錄》能讓這些資料率先曝光,為張迷解難。
英文遺作《少帥》將出版書信結集出版日期未明,同樣需要等待的,還有張迷的另一懸念《The Young Marshal》(《少帥》)。這篇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感情開展的英文小說,由1961年開始醞釀,並寫於1963至1964年間,是她「非常投入」的創作。這個未完的故事雖然只寫了3萬字,裏面卻有「40、50人出出入入,而且全部人都係中文名。美國人見到都怕。」不過「《少帥》未能出版係因為歷史太複雜,美國人跟唔上。」宋以朗還透露,與遺作《雷峰塔》和《易經》一樣,《少帥》也將出版中文譯本,但譯者就另覓人選了,至於花落誰家,宋以朗也 secretive地說:「目前出版社都未見,要睇返佢哋嘅意見」。張迷都是字迷,對於張愛玲作品的一字一句都特別斟酌,翻譯她的作品可謂吃力不討好。不翻譯一勞永逸豈不更好?不過面對廣大中文讀者,宋以朗還是照顧周到。據宋以朗所說,「《小團圓》嘅台灣版已經去到27印。新經典亦指出張愛玲作品已累計賣出360萬本。」張愛玲的讀者群真的不能小覷。至於遺作的具體銷量,宋以朗只說,「唔清楚!」然後頑皮的吐了吐舌頭。
宋以朗和宋淇伉儷作為張愛玲不同時代的經理人,投換張愛玲的一句話就是,他們沒有早一步,也沒有晚一步,剛巧趕上了,我們也沒有別的話可說,惟有輕輕地說一聲,謝謝。受益於合法的私隱買賣,付出一點金錢,就能買到張愛玲的八卦,我們實在賺到便宜了。
想了解張愛玲傳奇的一生,可留意3月23日舉行的「淺水灣文學之夜」。屆時淺水灣露天影院將首播《張愛玲的香港故事》電影短片,宋以朗亦參演其中,親身公開張愛玲的絕密手稿,讓大家更完整地認識張愛玲。活動免費開放予公眾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