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爱玲的出版史·港台篇
南方都市报 2013.07.23
宋淇传奇从宋春舫到张爱玲37
![]()
张爱玲1979年5月将自己的《半生缘》一书签赠给著名剧作家姚克(姚莘农)先生。承接着上次讲张爱玲在上海的出版概况,今次我会讲讲香港和台湾。张爱玲在上海出道时四处投稿,不愿受制于某个出版社,但下半生却与台湾皇冠出版社结下了不解缘,为什么?
美国失意,港台不顺
1952 年,张爱玲移居香港,供职于美国新闻处。在香港期间,她出版了《秧歌》和《赤地之恋》。她当时没什么关系网,出版主要靠美国新闻处,她未必满意,例如天风版的《赤地之恋》校对很差,出书后也未认真推销。关于这两本书的出版,我之前已讨论过,现在没必要重复。1955年底,她离开香港,移居美国,希望在当地文坛大展拳脚。
跟她在上海时期不同,张爱玲在美国出版界没有一些稳定的合作伙伴,主要靠代理人到处兜售,有时也靠朋友推荐。可惜当时美国的出版社,对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有一套跟张爱玲很不同的审美观,她的心血多数乏人问津,像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写的英文作品《雷峰塔》、《易经》和《少帅》,全都石沉大海。对比起她上海出道时,周瘦鹃一读《沉香屑·第一炉香》便击节赞赏,之后每次自荐都百发百中,不难想像她有多失意。美国的写作事业不顺,生计也受影响,她不得不更倚重中文市场。
但她人在异乡,在香港、台湾发表文章没有门路,我爸爸宋淇就充当她的中间人,夏志清也是,但沟通上却出过不少混乱,如1966年《怨女》便几乎闹出“双胞案”。1965年,台湾皇冠出版社社长平鑫涛在香港见过我爸爸,爸爸向他推荐了张爱玲。同年底,张爱玲把《怨女》中文稿寄来,本打算由我爸爸跟香港《星岛晚报》和台北《皇冠》杂志接洽连载。但不知道什么原因,稿子寄出后,我爸爸没有确认收到,也没提及连载,张爱玲便以为稿子一定丢了。其间她又不断修改《怨女》。
1966年,台湾《征信新闻报》(今《中国时报》)的王鼎钧又跟张爱玲接洽连载《怨女》,想不到就在这时候,那份本来以为是丢了的《怨女》稿子,却忽然在《星岛晚报》和《皇冠》连载起来。这令张爱玲很懊恼,一来是因为刊出的依然是她未修改的版本,二来是《征信》可能会误会她出尔反尔。
由于当时我爸爸的信没存副本,误会始末已无从稽考。我只能说,由于她没有一两个固定合作的出版社,她经常不知道究竟哪里会连载她的作品,哪里又会出版单行本,就这样,她本人和我爸爸便往往要浪费很多时间写信跟人澄清误会。
与皇冠建立稳定关系
张爱玲真正稳定下来,始于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与皇冠出版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继《怨女》后,《惘然记》1968年又在《皇冠》杂志连载。《惘然记》根据《十八春》改写,后来改题为《半生缘》,它出版背后也有个小风波。
1967 年,张爱玲还不肯定《惘然记》是应该给《皇冠》抑或《征信》发表,因为根据张爱玲的信上所记,平鑫涛当初只说会“考虑”在《皇冠》连载,一切也不肯定,于是她便同时跟《征信》的王鼎钧接洽。我爸爸刚巧那会要动手术,他希望手术后设法安排《惘然记》在港、台同时出版。张爱玲不想他太操心,打算把《惘然记》直接寄给王鼎钧了事,王鼎钧也以为张爱玲答允了,把消息传出去。如果《惘然记》给了《征信》,她跟皇冠的关系也许就要改写。
但最后发现这又是一场误会:我爸爸一直属意由《皇冠》连载,也许已有协议,只因为开刀而延后决定,但张爱玲当时却“惘然”不知,以为在《皇冠》发表无望,结果又要各方面写信解释。误会澄清后,《惘然记》也顺利在1968年的《皇冠》连载。
同年,皇冠出版社为她出版了一套“全集”,总算确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。《秧歌》是皇冠替张爱玲出版的的第一本书,接下来有《怨女》、《流言》、《张爱玲短篇小说集》和《半生缘》。《怨女》单行本依照张爱玲修订后的稿子出版,正因为我之前提过的沟通误会,单行本才会跟连载本不同。关于《半生缘》,还有件鲜为人知的事,也不妨在这里顺便讲讲。
全集排好后,张爱玲很后悔把小说改名《半生缘》,为什么呢?她在1968年给我爸爸写信说:“《惘然记》改名《半生缘》(有点像冠生园),题目寄去已经来不及了(我去年秋天曾经去信说改回《十八春》名字)。”冠生园是老字号,专营糖果、蜂制品,1934年它在“上海大世界”举办月饼展览会,邀红星胡蝶做代言人,广告口号当时家喻户晓:“唯中国有此明星,唯冠生园有此月饼”。
张爱玲与皇冠为什么会建立合作关系?
张爱玲与皇冠之所以搭挡,其实可以从两方面看:一是从皇冠的角度看:皇冠选择一位作家,一定要考虑其市场价值、对品牌的影响等。张爱玲在上海沦陷区成名,但她之后怎样在港台建立名声?夏志清在196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《中国现代小说史(1917—1957)》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。这部书把张爱玲和钱锺书的地位抬得很高,可从介绍作家的篇幅看出来:鲁迅有26页,茅盾15页,巴金20页,张爱玲43页,钱锺书59页……夏志清在台湾文坛颇有地位,大家看了他的书,都想方设法要找张爱玲的小说来“朝拜”一下。夏志清的哥哥夏济安在台湾有很多学生,如白先勇、陈若曦等,也承认受到张爱玲影响,甚至很推崇她。但当时要找张爱玲的书比较困难,偶尔才能找到她以前在上海出版的小说集。
皇冠文化集团成立于1954年,最初从《皇冠》杂志开始,到今日已发展成大企业,但在上世纪60年代,皇冠并不是很大的出版社。1963年,皇冠出版琼瑶《窗外》,读者大部分是女青年,出版社需要为自己升级,出版些严肃文学。张爱玲有三点优势:她有一批隐藏的粉丝;受到学术界的推崇;有大批旧作只需排版就可出书。于是在1968年,皇冠一下子就为张爱玲出版了5本书,正式确立了彼此的合作关系。
张爱玲当时出版的书有两种情况:一是先在报纸(如《联合报》或《中国时报》)和《皇冠》杂志同时连载,再由皇冠出书;二是把在报纸杂志刊出的短篇结集,再由皇冠出版。皇冠与张爱玲合作的方式是:一份合同一本书。因为获得了张爱玲的版权,皇冠变成很重要的出版社,不但张爱玲的书本身畅销,到后来,也是她令《皇冠》杂志更受欢迎。那时候,《皇冠》在香港街上的书报摊也有售,但总是很快卖清,我们要靠空运过来才能读到。
从张爱玲的角度来看,她又为什么要选择皇冠呢?我认为有四个理由:首先是皇冠给张爱玲的条件很好。1967年,皇冠给她的版税是10%,后来提升到15%,跟平鑫涛太太琼瑶一样。1978年,张爱玲写信给夏志清说:“皇冠给的稿费比别处多”,到1983年她又写道:“这些年来皇冠每半年版税总有2000美元,有时候加倍,是我唯一的固定收入。”另外以《小团圆》为例,在70年代,皇冠尽管不知道她写什么内容,还是先给她一万美元作定金,可见她很受重视。
第二,由一个出版社独家打理她的出版事务会较有效率,至少不会再发生之前《怨女》闹双胞或《惘然记》一稿两投的误会,要发表什么作品也有门路。第三,张爱玲跟皇冠有交情,平鑫涛虽从未见过张爱玲,但也能靠书信维系几十年友情,他从友人处得悉张爱玲对胡兰成、弟弟张子静不满,便坚决不出两人的书,正是这种原因,皇冠赢得了张爱玲的尊重。第四,张爱玲需要皇冠去交涉处理版权的问题,例如唐文标事件、《赤地之恋》的出版,都由皇冠全力跟进。
版权风波
关于《赤地之恋》的事,我两个月前已经讲过,不必复述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慧龙,当时还有远景出版社的沈登恩打过《赤地之恋》主意,却闹了个大笑话──远景为了拿《赤地之恋》的版权,居然用胡兰成来博她好感,结果张爱玲来信给我爸爸说:
“台湾有个新开的远景出版社沈登恩写信来,我早已回掉了,又来信说出版胡兰成的《山河岁月》,叫我写序,又要替我出书,‘兰成先生可以代写篇序。’我先一直没理,只把远景此后寄来的书原包退回去。昨天又收到沈登恩的信,附寄胡兰成在中国时报上的《人子》书评,说还要评《谈看书》。我实在忍无可忍,把以前寄来的书也都寄还,回信告诉他‘非常抱歉,不拟委托贵社出书。’”
至于唐文标,据说他为了发掘张爱玲旧作,“足迹几乎遍及诸大洲自由世界各大学图书馆”。他利用这些旧作,未经作者授权,先后在1982年出版了《张爱玲卷》(远景),1984年又出版《张爱玲资料大全集》(时报)。原来根据台湾法律,一个在生的作者需要自己注册才能拥有版权。张爱玲对自己很多旧作没有多大印象,也没注册,让别人有隙可乘。张爱玲曾来信告诉我爸爸:“(水晶) 游太鲁阁遇见唐文标,告诉他说我对《张爱玲卷》事‘非常愤怒’,唐气得立刻‘拂袖而去。’”可见唐文标绝不觉得自己有问题。
到《大全集》出版后,张爱玲很生气,便委托皇冠告唐文标侵权。经过多番周旋,时报出版社终决定停止发行《大全集》。1985年6月,时报通知唐文标,说仓库还有 400本书,要他自己回收,否则销毁。唐文标便只好亲自把数百本书搬上楼,他患鼻咽癌多年,怀疑伤口承受不住重力,出血不止,第二日便去世了。有人便因此说:“唉,唐文标,爱死了张爱玲!”实情如何,现已无从稽考。
香港的出版情况
皇冠出版社的书可以发行到全世界,所以我在美国也买得到皇冠的书。香港虽然是一个小市场,却另有一间皇冠出版社。香港的是分社,台湾皇冠管的是大方向,日常营运不管。张爱玲一些书有香港皇冠、台湾皇冠两个版本,只是封面、纸质和印数不同,内容则一样。为什么有两个版本?因为香港会挑销量较好的作品自己印,省掉运费,而台湾则统统也印,于是有些书便出现两个版本。像《红楼梦魇》,销量不算好,就会先在台湾印好,再运来香港销售。
香港与台湾的销售情况不同,从书店已能看出。香港书店很少会有齐18本张爱玲的书,两个理由:一是某些书太好卖,断货了,其次是部分书很少人看,不进。有时一本书四年才卖完。又例如香港机场有14间书店,属同一个集团,它们只会进四五本张爱玲的书,除了最畅销的《小团圆》、《色·戒》、《半生缘》等,还会出现在台湾未必热销的《秧歌》和《赤地之恋》,因为这两本书在大陆还没有发行,所以有些大陆旅客会购买,并一次买多本送人。这从侧面反映出香港最好卖的张爱玲作品是什么。
张爱玲逝世后
张爱玲在生时,版权都由皇冠代理,那她身后呢?她在1995年逝世,我爸爸妈妈成为了她的遗产继承人,他们跟皇冠签了合同,以皇冠出版社为张爱玲作品的唯一全球代理。到我爸爸妈妈相继去世后,我和我姐姐也签了同类的合同,所以直到今天,皇冠依然是张爱玲作品的唯一全球代理。
但到 2046年1月1日,即她死后50年,她的作品便属于公共财产,宋家也不会再拥有她的版权,所以皇冠的代理就只有这几十年。由她逝世开始,不少外国出版社都纷纷出她的外语译本,皇冠便专门委派了一个外语版经纪帮她处理。另外皇冠还要负责电影、电视、话剧改编的版权事务。一般来说,其他出版社不会愿意也没有能力替作者做这种事,但皇冠却出于交情而肯这样做。
张爱玲没有在《小团圆》影射过平鑫涛夫妇,但对于他们的看法,可以在她给我爸爸的信中找到,从中可以看出,她是真心尊重平鑫涛的,这也说明了他们为什么能合作多年:“琼瑶平鑫涛真是一对奇人,两人是 a w hole industry(一整个行业),真可佩服。我觉得琼瑶的好处在深得上一代的英文畅销小说的神髓,而合中国之情。我总是一面看一面不由自主自动地译成英文:‘我打赌你……谢上帝!’”
(下期将讲述《同学少年都不贱》的出版,敬请读者留意。)
口述、供图:宋以朗 整理:南都记者 陈晓勤